“中國旅游協會副會長、頂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北京古北水鎮旅游有限公司總裁陳向宏通過中國旅游協會平臺以“如何建一個好景區”為題,從“什么是好景區”“傳統旅游景區與現代旅游景區的比較”“好景區的基層邏輯”“好景區的發展方向”“傳統型景區的升級突破口”等多個方面分享建設旅游目的地產品的實踐體會。以下為分享內容視頻及文字。
大家下午好,我是頂度集團陳向宏,很高興與全國各行業同仁以及各位朋友進行工作交流。持續的疫情讓我們每個旅游人都過得很艱難,但我們都相信疫情會過去,旅游的春天會到來。作為旅游行業的從業者,我們認為不能將所有經營恢復的期望,寄托在疫情后簡單的報復性反彈,而是應該更加理性思考,捕捉疫情后旅游市場的變化。
疫情后時代的趨勢,面臨著一個行業重新洗牌和加速轉型的大局。當然對這種變化的預測是困難的,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旅游將加快從賣方市場進入買方市場的轉變,很多的生活價值觀我們會重新思考定位。我們習慣了的生活方式,包括旅游方式會有一些變化,人們未來的旅游、出游會更加追求融入自然,會成為我們工作、生活中很大比重的組成部分,會對旅游產品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旅游大流量人擠人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我們習慣見到的,希望有很多流量的景區,人擠人感覺的時代會有所轉變。旅游行業的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旅游投資無論從資源的配比,資金的來源支持,都會變得更加不易。未來旅游會怎么轉變?我認為會從游客流量時代向品質產品時代轉變。
1
我今天講的題目:究竟什么才是我們的好景區,什么才是我們好的目的地景區?
對好景區的定義,從大的方面來說,有社會責任、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創造就業、發展現代服務業、有文化效應、講好中國故事。也有行業的市場標準,適應多元化的市場需求、有核心的競爭力、有持續增長的空間。我認為在這其中有兩點很重要,這跟我們以往經營景區不一樣,需要我們在未來景區建設中加以重視。
一個是景區的復游率。
景區到底能不能讓游客來了一次還想來?大家都知道劉若英代言有一句很著名的廣告語:“烏鎮來過,未曾離開”。2019年,烏鎮實際進入景區的游客量是960萬,其中80%是散客,而80%中間的40%是多次游客,就是不止一次以上來烏鎮的游客。
我們做過一個調查,這40%的游客中間,約占70%的兩三百萬游客,是選擇住宿的客人,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比例。我以前講課時談到過什么是度假旅游,我認為度假旅游就是過夜旅游,越到晚上越熱鬧。
一個景區能不能有高的復游率,特別是在長三角、珠三角、北上廣深一二線城市周邊,未來的周末游、常規度假游,能夠吸引游客習慣性進去消費的,就是一個好景區。
再一個是盈利能力。
我們頂度集團管理的所有景區,都希望把門票收入占比控制在50%以內,能做到這一點就要提升整個景區的盈利能力,讓更多的游客進行深度體驗游,而不是匆匆而過。
綜上而述,好景區各有各的表達,但投資經營者在規劃建設之初,就應該清楚在后疫情時代,旅游景區及旅游產品的發展必須走內涵發展之路,更加重視景區核心競爭力,提高人均消費,這是景區內涵發展非常重要的質量指標。
2
接下去我們講第二個問題。今天我是代表我們頂度集團來跟大家交流的,我們頂度集團是一家年輕的公司,專注于中國旅游目的地產品的建設和連鎖管理。目前我們在全國各地在建的和未來兩三年內即將開放的旅游目的地景區有以下幾個:濮院時尚小鎮、廣東江門赤坎華僑小鎮、浙江海寧鹽官音樂小鎮、山東濟南明水古城、江蘇宜興窯湖小鎮、四川成都熊貓小鎮。再有就是今年5月正式開放的貴州遵義烏江寨。
烏江寨是我們嘗試用新的旅游目的地產品建設方法指導來做的一個景區。我們做傳統景區,跟我們建設經營管理一個現代景區,有哪些不同點?
統旅游景區與現代旅游景區的比較:
第一個是傳統景區是功能定位在前,我們都習慣講XX小鎮、XX小鎮;現代景區則是一種理念表達展現,體現在景區的名稱上,表述就不同。
第二個是內容差別,好景區首先應該有思想,它可能代表著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代表著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傳統景區一般是客流市場,希望一個景區200萬游客、300萬游客;現代景區是細分目標市場,鎖定目標客戶有針對性的景氣。
第三個是傳統景區注重建筑的形態;現代景區注重建筑的功能。
第四個是傳統景區以景觀設計為主;現代景區更加注重氛圍營造。
第五個是傳統景區依靠單項消費,如電瓶車、纜車、酒店、餐廳、購物點;現代景區強調的是情景消費或者叫場景消費。傳統景區以單項觀光方式為主,看一個好山、好水、好房子、好人群,這是一種單項被動的接受;現代景區更強調的是一種互動的沉浸式的體驗。
最后一個是傳統景區靠外溢增值,就是景區不斷擴大,生意越好,做二期、三期;現代景區是以單個產品的提升為主,往往景區開了以后,覺得哪些方面游客歡迎度更大,我們就怎么來做大做深。以上這些當然不全面,只是我的一些粗略總結,接下去我想每一項展開來說一下。
第一個,什么叫現代景區的理念表達?大家看烏江寨,我們有句廣告語,“雨醒后 心有所見”。貴州的景區都希望做成一個侗族小寨、苗族小寨,但我們希望烏江寨以生活方式為主導內容表達。所有的游客或者普通的人群,都希望遠離城市喧囂融入自然,過一種簡單生活。但是這種生活必須有現代美學的特點,我們希望它是一種避世的生活。
我們這個項目建了將近5年,希望通過這個項目,在一個毫無基礎的地區打造目的地景區,每年吸引300萬左右的游客來過夜消費,從而帶動周邊老百姓脫貧致富,帶動周邊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我經常說要用出世的心態做入世的事情,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創造,而且是一種文化社會價值觀的創造。
烏江寨所有的元素,住宿我們做了苗王酒店,酒店里面的民宿特別有意思,都是選取當地民族一些傳統的飲食,但是它又很現代。酒店里邊有無線WiFi,網絡是全覆蓋的,有二十四小時熱水,有電視頻道,滿足所有年輕一代的需求,或者是我們家庭的親子游需求,或者是中高收入家庭遠程度假游需求。
我們的茶館沒有網紅,當地的少數民族是一個喜歡飲茶的民族,各個民族飲茶的方式不一樣,我們不僅僅是做簡單的茶館,而是讓游客自己去體驗各種方式,體驗完了以后你還可以購物。
我們里面設置了深夜食堂,有貴州特色的美味,但是我反復跟我們的廚師團隊探討,我們要做貴州特色的參與,但是又不能局限在貴州特色。因為我們的客人來自于全國各地,做深夜食堂就是要滿足年輕一代過夜游客的需求。
我們里邊還有個威士忌酒吧,貴州出醬香白酒,寨里面也有醬香一條街,但是也有一個威士忌酒吧,大家都覺得很有意思,你貴州怎么喝洋酒?但是我們的威士忌酒吧連門窗都沒有,使用貴州當地的火塘,傳統的火塘。大家想想,在群山環抱,萬物寂靜的環境中間,喝著威士忌,圍著火塘,看漫山遍野,又是一種什么體驗。
我們里面有一個浙大西遷的紀念館,我們希望把這個故事講出來。里面有一個很浪漫很現代可以辦公的地方,年輕的白領到那個地方,感受到這種傳統精神財富的熏陶,也有可能用多種形式,多種方式在這里選擇創業、選擇商務交流的機會。
大家都知道貴州茅臺酒的生產地,景區里面擁有一個茅臺的互動式展館,有貴州醬香酒的一條街,當然這種融合是多元素的,寨里邊有個景點叫意識塔,什么叫意識塔?就是景區跟當地老百姓交流的地方。我覺得一個好景區離不開當地政府跟老百姓發自內心的支持,我們希望這種交流是全面無障礙的,大家通過意識的方式,建立景區跟當地政府更融洽的關系。
我們里邊有很多的民俗表演,有獨漂,就在一個竹子上,在江上漂。我們把它很自然悄然無息的融入在景觀里面,旁邊做了一個獨漂的酒吧,大家可以在里邊發呆,看看外面的景致,當然還有老戲臺表演。
我們在烏江寨還跟當地政府一起合作,成立了旅游經濟合作社,希望未來烏江寨的溢出效應能夠輻射到更多景區周邊的普通老百姓。我還專門自己寫了一個經濟合作社的章程并取得政府的支持,依托項目保證家家戶戶搬上有貴州民間特色的新房子,然后每家也有店鋪入股,我們公司專業管理,然后利益共享,當然包括各種途徑,各種崗位,吸引我們返鄉貴州青年加入。
這里邊經濟振興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要通過旅游景區的建設帶入文化振興。我們頂度集團在景區里邊設了一個農民畫室,少數民族很多都是多才多藝的,我們希望他們的畫能夠經過專業的包裝,邁入藝術商品市場。我們在里面成立了一個鋼琴教室,因為我在做烏江寨景區的時候,有一次無意間跟當地老百姓交流,好多孩子都跟我說還沒有見過鋼琴,我們會從全國招募志愿者來免費教授,當地有興趣愿意學的孩子都可以學鋼琴。文化振興,首先不要讓我們這些山里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能夠享受到跟城里孩子一樣的文化。
愛上一個地方,不僅僅是愛上一個景區,而且是愛上這個景區所傳達出來的、積極向上的、能夠感染人的這種思想氛圍。滿足細分市場的需求,是新一代景區避免同質化的關鍵。
疫情后的市場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市場會不斷細分,市場需要有細分的產品來滿足,我們不能一味的一招鮮吃遍天。我們要鎖定我們的目標客源群,通過提供目標客源群最優質的服務,創造最大的價值。
我這里舉個例子,就是今年要開的濮院時尚小鎮。
濮院的目標市場是什么?我們強調濮院是更加鎖定青年時尚。你看我們濮院的規劃,我們叫三區合一。這個左上角是一個古鎮度假區,相當于烏鎮的兩倍多,恒大已經基本建成。右上角是我們現代生活居住池,大家都說雖然能夠看得到一些居民,但是大家都覺得還是少了一點什么。我們希望更多的人選擇居住在古鎮里面,他住著現代的公寓,跨一腳就在古鎮生活,古鎮對所有的這些人是不收門票的,使得我們古鎮有了更鮮活的市井味道,形成了更加生動的風景。景區的設施,包括影劇院等,游客也能更加近距離地全面融入到當地生活中間去。
我們希望這個小鎮成為一個國際時尚平臺,烏鎮人能做到的細節,為什么濮院不能做?跟倫敦紐約時裝周相比,我相信也會有國際一流的時裝時尚團隊,來中國這個最純粹古老的時尚小鎮來演出,我們希望做進去的最重要的不是去找相同點模仿,而是要找不同點放大。
第二個,在濮院小鎮里邊,我們有一個青年設計師的公寓,下半年就要開放。有很多有才華的青年設計師,他可能要創業但沒本錢,發展還沒資金,又不愿意進入一個公司去打工,那正好時尚小鎮敞開歡迎。只要你遞交申請,我們認為可以,我們會用很低廉的價格提供你一個時尚公寓。當然里邊還有青年時裝孵化工廠、有面料倉庫、有加工廠,每年我們會在小鎮里為這些青年設計師提供時尚發布。
我相信在未來的幾年里,肯定會走出幾位在中國時尚界、服裝界引領的青年設計師,有影響力的青年設計師。所以我們細分市場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分清現在我們是做 C端,to C還是做B端,to B。目標客戶不是隨機出現的,而是在你景區建設之初,你就加以鎖定,而且不斷更有效的滿足這批目標客戶的需求。
第三個,景區建筑意識必須先有景區建筑形態的設置。這是我這么多年來一直想給大家分享的。我10年前建古北水鎮的時候,我自己規劃設計古北水鎮,哪個是餐飲店,哪個是公共景觀場所,廁所放哪里,消防通道放哪里。到今天我在做規劃設計景區的時候,我會更加注重單體建筑,每個建筑要有一個功能,會創造一種場景語言吸引人。
濮院西園大宅是一個老宅院,我們在西園大宅里邊改進了民宿,這個民宿是一個主題的民宿,什么主題民宿?給長輩做壽,因為西園大寨的詮釋是土家的后人。我們在這里邊要向老人舉行儀式,有舉辦壽宴的地方,有老人拍照的地方,甚至路口處牌樓都是有扶手的。你想現代生活節奏多快,未來我們希望長輩做壽的時候,可以離開所熟悉的城市,不是到一個大飯店去吃飯,而是到一個優美的地方去做壽。這里邊的房間會有特別適合老人住的房間,這種功能將要提前定位,將會極大的考驗近期建設規劃設計的耐心。
第四個,要把景觀設計轉化為氛圍的營造,增強游客的沉浸觀感。我們強調景區游客的進入感,什么叫進入感?游客是主體,客體就是氛圍,不是靜置的山,流動的河。同樣是景區的公共建筑,我們能夠感受到不一樣。在烏江寨有個麥田劇場,這張照片剛好是季節不對,它是一個環形的劇場,周邊是很大片的麥田,山脈就兩個木頭撐起來的。這個劇場更多的時候不是為劇場演出,而是為游客參觀用的,我們聽著麥浪聲仰望天上星空,坐在一個偌大的劇場上眺望遠處,夕陽的西下或者朝陽的升起,我覺得說這就是氛圍,氛圍不一定需要燈光演出的強加,而是要在自然中建構。
第五個,我們要把場景情景消費作為破解景區低端商業業態的唯一途徑。我先讓大家聽一段一個有發生聲音的柜子,烏江寨有個店叫烏江好禮,我們在店里做了一個發聲的柜子,抽開每一個抽屜都會聽到當地一種來自自然或者來自人們原始的聲音,這是一種誘導式的消費。我們景區的同質化,很多是由于景區商業的同質化引起的,我們要讓我們的景區不一樣,就必須要增加這些場景消費。尤其現在線上交易特別發達,從網上批發一些東西,在景區里面行不通,游客也掃碼,看見東西好,回去網購更方便。唯一的對抗,只有你到這個地方感受到這個場景,你才會產生消費的沖動。我們里面還有個桂香堂,貴州香囊,來自自然的,這種設立又很貴重又很現代。
第六個,增強游客的互動,融入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形成風景疊加。我們在每一個風景之上要進行疊加,我們的酒吧是一個讓人發呆的酒吧,坐著小板凳圍著火爐,很多地方都是露天的看景色。有個好景色的地方,只是讓你拍個照,你就可以待下去。要不斷的拓展景區經營類產品的增值服務,創造景區營收的最大化。
以前都是老三篇:門票、住宿、吃飯,那么景區怎么來做到增值服務?我們也不能硬生生的要人家本來可以停車停到的地方坐個電瓶車進去,這種硬加的消費項目會讓游客感受不一樣。你看烏江寨有很多免費的項目,就像我們烏江寨的梯田燈光秀,音樂噴泉,這是一個免費的項目,在景區核心里面,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了吸引更多的夜間游客。烏江寨未來白天的門票要比晚上的門票便宜,晚上可以看到各種表演不需要收費,但是用這些項目吸引了人流。我們增加了晚上的人氣,晚上人氣的增加就吸引了晚上消費機會的增加。旅游是一個產業,而且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我們近一二十年來,用商務投資投入的一些景區,背負著很大的經營壓力。在這種重壓之下,我們要研究產品的適應性,要有目的地景區。有了目的地景區才能吸引到規模流量過夜游客,才能帶動周邊的興旺。
3
我們講第三個問題,好景區的基層邏輯。
一個稱得上好的景區,它不是一天能夠長成的,它是一個時間的積累,是一個逐步的發展。它有自身成長的規律,我們要了解到這種規律,我經常說一個景區最重要的是三個模式:產品模式、管理模式、盈利模式。
進入一個新的項目,我會花大量的時間研究這三種模式在一個系統里面共存的方式,這就是所謂景區的頂層設計。首先我們講產品模式,其實前面已經提到過好多了,我認為近期的產品模式是景區的戰略問題。一個好的旅游景區,它肯定就是一個好的旅游產品。我們現在講“詩跟遠方”文化,它其實就是產品的內容,不同的只是不同景區怎么來構成你產品的豐富性?,F在的旅游產品很多,有拿來主義的,也有一些網紅的,我覺得網紅有一個值得肯定的,它能吸引短時期內的流量,但是大家別忘了,越是網紅,越是有衰退的時間限制。所以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切入點,作為我們整個景區的主需求就顯得非常重要。
我的體會,在產品中間有非常重要的三點:
第一點是個性。烏鎮以前做過與其他古鎮一樣的古鎮,那時候我們就開始文化轉型,建美術館、建大劇院,搞雙年展等等,這種轉型賦予了烏鎮不同于其他江南古鎮的個性。我們每一個古鎮讓游客記住的不是你的共性,而是你的個性,產品的個性是第一位的。
第二個是產品迭代。任何一個景區都繞不過去,除了是世界文化遺產,或者是國家級文化遺產國寶,我認為一個旅游產品都需要在管理方式上有所創新有所分析。對大量的這種自然人文類的景區來說,它需要有產品周期的理論來管理我們的景區。同樣的內容,我們怎么在它不同時期賦予它新鮮的內容,增加吸引有個性的新東西。
第三個是體驗。只有體驗感強的景區,才是最自然的景區。產品是戰略,產品是一個景區的核心物,而不是一句口號。你沒有實質性的產品,你就是空中樓閣。管理手段也很重要,好景區都是管出來的,一個好景區建設好只完成50%,更多的是需要在后期管理中間解決。景區的管理是景區向品質化邁進的重要手段,我們國家旅游局十分重視旅游景區的質量管理,從5A景區到最近旅游景區的質量標準,國際化旅游景區的場景,這些都是為我們景區的提升和精細化管理創造的基礎,我們并不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同樣做火鍋,為什么有的品牌火鍋能夠吸引到游客消費?大家都知道烏鎮番茄炒蛋的故事,在烏鎮每個民宿用什么調料,一盆番茄炒蛋雞蛋不能少于4個,都是有明確的規定。我們在烏江寨,同樣建了整個景區全覆蓋的監控系統,你在感受不到的地方是有人關注的,管理是一種手段,幫助景區成長的手段。
關于盈利模式,新的景區我認為實現盈利要重視三個方面。
第一個是夜間盈利。烏鎮從05年06年就開始夜游,我們叫夜游經濟,公共產品是一個方面,你屬于一個很美的城市公園,吸引廣大市民晚上去休息,這又是一個方面。作為一個景區來說,晚上來干什么?你讓這批游客消費什么?我們研究夜游很重要的一點要研究夜游的消費。
第二個淡旺季的品牌。特別是我們一些北方景區淡季,是怎么做到不虧的。我們賺6個月虧6個月,這景區是生存不了的。我們在規劃之初就應該注意到這種旺季盈利跟淡季盈利項目的設計要不同。
第三個景區經營的多元化。投資者投入的景區,它肯定是一個市場化的產品,市場規律就是要所有的市場化產品必須是盈利的,這樣才能生存?,F在的人力成本越來越高,景區的負擔也不小,各種折舊各種稅賦都不少,未來將會邁向一個復合經營景區的時代,只有幾張門票是適應不了未來旅游競爭市場的。今天參加交流的有很多人是景區的管理領導,我個人特別重視景區的現金流,還有審議表,審議表反映景區的成本,還有資產收益率,能讓我們減少景區無效資產的使用。我們也強調人均創利,盡量減少景區的使用成本。這三個模式萬變不離其宗,我認為最主要的就是要用系統的觀點來建設管理一個景區。
4
第四個問題,好景區的發展方向。
我相信旅游永遠是朝陽產業,中國的旅游人口基數這么大,我們在國外看一個景區,一年五六十萬游客就是非常大的景區,而我們景區客流動輒幾百萬,甚至還可以到上千萬,有時候一天就有10多萬。景區未來是用游客人數統計、流量統計作為我們的追求目標,還是我們走內涵發展的路?我認為未來景區趨勢會越來越走向“景區+”。也就是我以前講的景區+小鎮+文化+產業,景區加上各種可以跟景區有關聯的東西,景區會越來越變得無邊界。有一天門票會越來越低,景區的門票收入占比會很低,景區本身不僅要盈利,也是一個社會化無邊界的平臺。未來景區就像大學無圍墻一樣,要做融合的文章。
第一是科技融合。要建大會員體系,未來旅游出行會變得更便捷,不僅門票網上預訂,住宿網上預定,景區內的活動日程,甚至整個家庭全年的旅游安排都能預定。這不僅僅是一個渠道的問題,而是一個客戶群的觀念,這種融合會產生更多的銷售機會。
第二是文化融合。尤其像我們做的產品,古城古鎮比較多,我們不是簡單的把已經消失的文化,或者說已經沒有歷史遺存的文化,通過重建復建來簡單的呈現它。我們也不是僅僅把當地風土人情特色的表演,作為單一的景區內容,未來是要面臨青年市場,面臨有知識、有消費能力的市場。我們除了要保護傳承以外,更多的是這種多元文化的融合,包括現代文化。我為什么會在海寧鹽官建設音樂小鎮?我覺得音樂是人類最沒有國界,最沒有年齡區分的共同語言,人人都愛好音樂,哪怕你不會唱歌,不會樂器,音樂是代表著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我們音樂小鎮里邊建了歌劇院,建了合唱廳,也有各種很小很自然的表演空間,甚至我們還有數字音樂的產業群。通過時間的積累,培養我們占領優秀文化的能力,在一個傳統文化比較豐富的地方,形成一種新的文化活力,這也是我們未來經營的方向。
第三是產業融合。如果沒有疫情,我們一年會有800多個會議,北京古北水鎮一年會有1000多個會議?,F在這種會議+旅游,會議+度假,會議+市場將會有更多比例,我們的景區怎么來主動對接?烏鎮對接互聯網產業,景區內有好多黑科技的發布,景區外圍有好多科技企業落戶,大家都慢慢的融合起來。
第四是生態融合。生態是紅線,景區一定不能拖生態建設后腿,要做生態理念的倡導者。我們做景區幾乎成為慣例,不管在什么地方,如果沒有污水處理廠就先建污水處理廠。我們在烏江寨建了自來水廠,建了污水處理廠,我們不希望旅游的發展造成了環境的破壞,要做環境友好的、伙伴型的、低碳生活的生活方式及生產方式的創造者。我們的酒店要做低碳的建筑。
第五是社會融合。景區跟一個產業加工型企業不同,加工型企業基本上是閉合的,不進入這個廠,外面幾乎是不太會去了解這個企業的。景區則是一個社會的舞臺,景區一定要在社會正能量的弘揚中,扮演一個正面的形象,倡導各種正能量的理念。
第六是資本融合。旅游景區最大的問題是重資產投入大,回報慢,這種投入方式必須依靠資本的力量,包括各種基金的投入,來獲取我們景區發展的資金支持。
5
最后一個問題,我想講一下傳統景區升級轉型的突破口。
我在疫情剛開始的時候發過一個微博,我說我們旅游景區最重要的是活下去,活下去是為了更好的發展。當有一天景區市場復蘇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有很多的改變,也有很多的不便,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傳統景區都要面臨著轉型升級。工業在淘汰低效產能,旅游也一樣,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一些低端業態粗放經營的項目可能會生存不下去。傳統景區升級轉型的突破口在哪里?我想到這么幾點:
第一個要管理的專業化。我們可以嘗試所有權、經營管理權分離,專業團隊來管專業人員的事情,我們集團在廣東開平碉樓管了三年,今年還有江西的萬星谷景區。我們還有四川李莊景區,這是梁思成待過的地方,也是中國十大魅力名城。我們在全國建了一個景區的協同系統,投了好多年,希望整合不同類型的經濟形態,進行專業化的標準化的管理。
第二個要活動的內容化。景區主要靠活動吸引游客,具有獨特性,而不是什么游節、什么文化節,活動一定要小而精或者是大而有特色。景區用活動的內容來吸引游客,而不是做一些常規性泛泛而談的活動。
第三個要營銷的品牌化。未來景區會進入一個品牌分級的時代,好的景區會越來越受到口碑的傳播,各種自媒體網上的傳播,景區品牌會變得更加重要。
第四個要硬件的人性化。我這里舉個例子,景區必須讓人感到溫暖,時時有一個看不見的手在呵護著每一位到來的游客。貴州烏江寨多雨,往往是晚上下雨,有時突然下雨又出太陽,我們在各個廁所安裝了烘干機,當然是免費的,有些游客穿鞋打濕了,可以去烘干,這是我們按照當地的氣候特點來設置的。像這種小細節是最能打動每個游客的,當然需要管理者的用心,游客可能因為一個細節,他就認同這個景區,他還會選擇再來,因為有充分的安全感。
第五個要盈利的多元化。要改變單一的門票經濟,這個我不多說了。
第六個要產品的市場化。我們在旅游發展中間,很多有政府背景的投資主體投了錢進去,當時可能市場的經營理念弱了一點。我們可以把旅游景區分成兩類,有的是公共產品,它不是以盈利為主要目的,它是社會化公共服務的工具。有的就是真金白銀投下去的市場化產品,必須一刀見血,必須每一個項目都要面向市場。每一個單項不賺錢沒關系,不是需要每一個項目都賺錢,但是你必須明白每一個項目在市場消費中扮演的角色,而不是只做一個簡單的模仿。
景區我做了20多年,越來越覺得是個大學問,光一個規劃就可以講一天,今天也只能跟大家交流一些皮毛。旅游目前確實到了唱“國際歌”的年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刻,有點像崔健的成名曲,關了門“一無所有”。但是我們有堅定的信心,這種信心的堅定,更多的是離不開理性。我們要堅定有為,更多的從思想的角度,從思考的角度,去探討未來經濟的發展思路,我想這也是中國旅游協會安排這次交流的目的所在。我講的不對的地方或者不妥的地方,歡迎大家課后進行各種的交流探討。謝謝大家!
圖文來源:CTDU中旅聯
免責聲明:僅用于學習交流,并不用于商業用途。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及設計圖片,所有轉載的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知識歸該權利人所有,我方不對相關圖片內容享有任何權利。如不慎侵犯您的權益,請后臺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